
(相關資料圖)
滿足市民“潮汐出行”需求,交通部門著力解決“最后一公里”難題——
“微循環”讓地鐵到站、公交到家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馮興吳春霞
促進軌道交通、常規公交與慢行系統三網融合,實現“地鐵到站、公交到家”的公共交通發展新模式,著力破解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難題。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市交通運輸局以學促干,對“微循環”公交發展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精準選取岱山片區這只“麻雀”,深入解剖,實地踏勘,會同屬地交通部門、市公交集團開展線網優化,已經開行了185路微循環公交線路。
岱山片區作為南京市較大的保障房片區,目前入住人數已超過14萬。由于該片區暫未開通地鐵,公共出行只能依靠公交保障。185路微循環公交自岱山南路總站起,沿岱山南路、岱山西路、梅山村路、衡村街至螺塘路,經青蓮路、秦淮河新大橋、岱山西路至終點站岱山南路總站內外圈環行運行,運行間隔約20分鐘。該線路的開通,不僅方便市民快速接駁地鐵2號線、S3號線,解決了岱山與河西南公交銜接問題,填補了岱山東路公交線網空白,也為將來接駁地鐵7號線奠定了基礎。
3日下午,記者來到螺塘路地鐵站6號口,跟隨不少乘客出站后走了五六米,便到達185路公交站臺。
家住明尚東苑的楊群在常府街工作,之前通勤需要花費一小時左右。“以前上班是坐182路、135路或者62路去油坊橋坐地鐵,雖然能到但是繞路,人多還特別容易堵車,早上去地鐵站至少需要半小時,現在直接在家門口坐185路,只需要一站就能到螺塘路地鐵站,每天通勤至少節省40分鐘。”楊群告訴記者,她愛人在這條公交線路開通之前,還曾通過市民熱線反饋岱山片區的公共交通問題。185路正式上線當天,夫妻倆趕緊體驗了一把,“我們一家人都是這條線路的受益者?!?/p>
185路微循環公交線路自開通后大受歡迎。南京公交集團第三客運分公司汽車七隊運服員張靜憶介紹,線路運營一個月以來,客流量持續增加,早晚高峰基本沒有座位,從一開始的日均200人次,到現在逐步穩定在日均300人次,高峰期間甚至達到日均500人次。
記者從市交通運輸局運輸處了解到,下一步,他們將結合軌道新開線路、城市新建小區、保障房片區及市民反饋等,根據片區居民入住、道路建設、場站配套完善等進展,動態優化調整公交線網布局,更好地為市民提供高品質的公共出行服務。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