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銀行“憂患”:高管貪腐落馬、罰單客訴雙高,內控管理待提升
2023-08-03 06:24:21    騰訊網

拾鹽士|出品

作者|多面金融工作組


【資料圖】

今年以來,強監管風暴席卷金融及銀行領域。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上半年,已有約11家銀行接到13張千萬元級罰單,累計被罰沒總金額高達6.6億元,并有多位銀行高管在金融反腐浪潮中“落馬”。

近日,中信銀行寧波分行原黨委書記、行長吳學文受賄、違法發放貸款一案公開宣判,再次引發業內關注。據公開報道,吳學文受賄金額超3千萬元,一審被判13年。

近兩年來,中信銀行因內控管理不嚴、違規貸款、信用卡業務違規等問題已多次收到銀保監會罰單。僅在今年6月,中信銀行就連收3張罰單,處罰金額超千萬元。

除了金融合規問題面臨挑戰,中信銀行業績增速也正在放緩。財報顯示,2023 年一季度,中信銀行實現營收 513.63 億元,同比下降 4.94%。這是近六年來,中信銀行營收單季增速的低點,且營收增速再次進入負增長狀態。

多位高管因貪腐落馬,涉及金額數億元

據公開報道,2022年8月份,中信銀行寧波分行原黨委書記、行長吳學文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后于2023年1月被開除黨籍和公職。

2012年至2022年期間,吳學文利用擔任中信銀行貴陽分行、寧波分行多項職務上的便利,為有關企業和個人在授信審批、職務晉升等事項上謀取利益,收受財物共計價值人民幣3302萬余元。

此外,2013年10月,吳學文還曾違反國家規定為貴州某礦業投資有限公司發放貸款2.5億元。后因該公司逾期無法償還貸款,造成1.885億元貸款無法收回。

今年6月13日,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審理了吳學文涉嫌受賄罪、違法發放貸款罪一案,并已于今日宣布判決結果。吳學文以受賄罪和違法發放貸款罪共執行有期徒刑十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百萬元,并對其受賄所得財物予以追繳。

事實上,吳學文并不是中信銀行的第一位“落馬”的高管。

2003年到2019年期間,時任中信銀行副行長、行長的孫德順也曾多次利用職務之便,在貸款審批、獲得授信額度等事項上為相關單位提供幫助,獲得非法收受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9.795億余元,最終也是難逃法律的懲罰。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金融反腐之風席卷整個銀行業,上半年至少有42名銀行系統高管(大行部門負責人以上,其他銀行高管以上)相繼落馬,涉及國有大行、股份行、地方商業銀行、農信社系統。從數據來看,上半年落馬銀行高管總數已超過去年全年。

因此,不難看出國家對于金融反腐的力度和決心,以及對于貪腐行為“零容忍”的態度。這也意味著對于銀行業而言,進一步提升金融合規和內控管理已經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必然條件。

對于中信銀行而言,除了高管貪腐問題頻發,金融合規問題也已不容忽視。

大額罰單不斷,客訴居高不下

近幾年來,中信銀行已多次被監管部門開出巨額罰單,違規事項涉及內控管理不嚴、違反審慎經營原則、通過其他手段延緩風險暴露等問題,被罰金額累計已過億元,這也不禁讓外界對中信銀行的內控管理水準產生質疑。

早在2020年,中信銀行就曾因其地產業務違規而收到北京銀保監局的罰單,處罰金額達2000余萬元;2021年3月,中信銀行又因客戶信息保護體制機制不健全,客戶信息收集環節管理不規范、對客戶敏感信息管理不善,致其流出互聯網等而被罰450萬元。

2022年9月,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嘉興分行因貸款“三查”不到位、向項目資本金不足的房地產企業發放貸款、未按工程進度發放固定貸款等共計6項違規事實,被處以罰款205萬元,相關責任人員給予警告。

圖源: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中信銀行今年已收到銀保監會和央行29張罰單,罰款金額總計近5000萬元,違規主體涉及中信銀行總行及太原分行、西安分行、濟南分行等多家機構;違規處罰事由包括中信銀行分支機構的信貸資金業務貸前調查不盡職、信貸資金改變原有用途、二手房按揭貸款審查不到位等多方面問題。

進入今年下半年以來,中信銀行的罰單更是紛至沓來,在6月7月份連收多張罰單。

6 月 15 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分局披露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中信銀行北京分行因違反規定辦理結匯、售匯業務,被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分局沒收違法所得 2070 元,處罰款 40 萬元。

6 月 19 日,中信銀行深圳分行因擅自提供對外擔保行為,未按規定辦理經常項目資金收付行為等違法事實,被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分局沒收違法所得 0.44 萬元,處罰款 1175 萬元。

7 月 5 日,因違反金融消費權益保護管理規定,中信銀行西安分行被給予警告,并處 5.4 萬元罰款。

7 月 11 日,因向未竣工驗收的商業用房發放假按揭、假首付貸款,中信銀行萍鄉分行被處罰款 50 萬元。

7月19日,青島銀保監局公布了針對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島膠州支行、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支行以及青島分行的罰單。

圖源:青島銀保監局

據青島銀保監局官網顯示,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島膠州支行(主體一)存在下列違規行為:未按規定承擔押品評估費用,被處罰款22萬元。

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支行(主體二)存在下列違規行為:銀行承兌匯票轉讓款回流作保證金用于開票,被處罰款30萬元。

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分行(主體三)存在下列違規行為:小微企業貸款約定并收取提前還款違約金以及大額客戶貸款管控不審慎,被處罰款112萬元。

面對監管部門頻繁的處罰,中信銀行表示,將高度重視處罰決定,并表示通過完善信貸業務管理制度、豐富資金流向監控手段、強化員工異常行為排查、加大違規問責與合規教育力度、利用系統核查和人工抽查相結合、提升內外部制度培訓頻次及覆蓋面等方式,提升風險管控能力,后續將持續落實監管要求,不斷提升經營管理水平。

只是就目前來看,中信銀行的改進效果仍不甚明顯。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在行業競爭不斷加劇、商業銀行“內卷”現象愈演愈烈的當下,行業內存在的違規操作也隨之增多。一眾銀行更應提高專業人員綜合素質,加強對開設業務的合規重視程度,不斷健全風險控制體系,推動銀行業務健康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多次受到監管處罰,中信銀行的客訴率同樣居高不下,如何加強內控管理,提高客戶信任度也是中信銀行亟待解決的問題。

據黑貓投訴平臺顯示,截至目前,有關中信銀行的投訴量高達18386條,主要投訴方向包括暴力催收影響用戶生活、手續費不透明、私自扣費、惡意侵占用戶權益等問題。

黑貓投訴平臺截圖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指出,中信銀行要想取得良好發展,應該選準自身戰略定位以構建競爭優勢,通過積極業務創新、提升內控能力從而降低金融合規經營風險、贏得消費者信任,這才是目前其發展的當務之急。

業績增速放緩,核心業務疲軟

除了屢踩監管紅線和居高不下的客訴量之外,從整體的數據看,近年來中信銀行業績增長也正在降速,引發眾多投資者關注。

柏文喜認為,中信銀行頻繁違規被罰、被客戶投訴,除了存在內控體系缺失與合規管理要求不夠嚴謹的問題,還有為挽救下滑的業績,從而有意無意地放松內控與合規管理的因素存在。

財報顯示,2022 年中信銀行實現營收 2114 億元,同比增長 3.34%;實現歸屬凈利潤621億元,同比增長11.61%。而在2021年,這兩項增速的數據分別為 5.05% 和 13.6%。

中信銀行2022年財報截圖

今年一季度,中信銀行的營收增速進一步放緩。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信銀行實現營收513.63 億元,同比下降4.94%;實現歸屬凈利潤191.4億元,同比增長 10.34%。

從營收結構來看,中信銀行的收入主要分為凈息收入和非凈息收入。其中凈息收入為其主要收入來源,但近兩年其規模增長較小、發展疲軟,對整體業績的支撐作用較為有限。

2019-2022年,中信銀行凈利息收入規模僅增長了12.69%,同比收入增速從13.79%降至3.34%。到今年一季度更是直接降為負值。

究其原因,有業內人士指出,該現象是由于其反映貸款定價的凈息差指標下降較快,且公司貸款規模增速的減緩不足以抵消凈息差下降損失所導致的。

在非利息收入方面,中信銀行收入147.37億,同比下降13.74%。其中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大幅下滑,為85.46億元,同比降幅達11.52%。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非利息收入下滑主要是受到2022年第四季度債券和理財市場波動影響,居民投資偏向謹慎,更多將資產配置到定期存款等無風險投資。

此外,中信銀行零售業務以及財富管理業務增長同樣不達預期。

2022 年中信銀行零售業務貸款增速由超20%下滑至3%,并在 2023 年一季度進一步下滑至 1.80%,營收占比也由40%降至30.46%。

而其財富管理業務方面對業績的貢獻也在下降,據公司數據顯示,自其于 2017 年收入到達 468.58 億元的頂峰后,目前始終在 350 億規模上下徘徊,2022 年僅增長 3.4%,營收占比也降至 17.55%,已較難對業績起到增量作用。

對于中信銀行營收增速放緩、主營業務業績疲軟的現象,柏文喜指出,一方面是受銀行業整體行業發展情況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中信銀行創新緩慢、行業競爭力不足的體現。但不可忽視的是,中信銀行背靠實力卓著的中信集團且資產規模、業務質量等基本面都還不錯,通過改進管理和加強創新,未來的發展前景還是值得期待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