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新能源大爆炸的第709篇原創文章
?越是在國內資本市場浸泡得久,越覺得國內的主流資金在定價話語權上太弱了,換個說法就是,太沒有志氣了,都是跪久了站不起來,堪稱國內資本市場怪現象。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01
A股怪現象
其他行業就不說了,就以新能源大爆炸主要覆蓋的領域新能源來說,這兩年多來,行業基本面和二級市場走勢之間的背離,就給人一種強烈的感覺——在很多主流資金的掌管人眼中,真就中國人還沒掌握的技術才能算高科技,才配享受高估值;中國人掌握了的技術,就只能成為制造業,只能享受制造業的低估值。
對比今年chatgpt引爆的AI板塊的走勢和新能源板塊的走勢,這種感受越發深刻。
可能很多人會說,那就是題材炒作而已,沒有那么玄乎。
確實,這兩者的差距自然是因為一個在風口上,一個過了風口,但如果我們仔細對比背后的原因,就會發現國產替代的預期在里面的重要性。
02
被主流資金無視的新能源
事實上,國產替代在過去幾十年的A股里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題材,而國產替代,不就是中國對于各種技術領域的攻克嗎?
其實新能源此前的炒作同樣離不開國產替代這個內在邏輯,無論是逆變器、光伏,還是風電、儲能,都是炒作國產替代后帶來的巨大市場空間。
更早之前的消費電子,以及更久遠之前的家電行業,都是類似的邏輯。
這也不丟人,炒作國產替代,至少邏輯上是非常順暢的,丟人的是,爆炒的風口過后,資金對于國內資產的態度。
毫無疑問,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中國汽車產業的歷史性機遇了,中國也確確實實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取得了領先優勢,然而從去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炒作結束后,主流資金對于行業的觀點都是擔心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處于較高位,擔心接下來滲透率增速不及預期,會殺業績和估值。
在新能源汽車行業龍頭,比如比亞迪和寧德時代,持續交出超預期的業績表現后,主流資金卻對此繼續視而不見,依然保持對行業增速不及預期的擔憂。
這些主流資金擔憂的國內滲透率比較高,其實也沒有他們想象的那么糟,畢竟還有超過60%的滲透率空間,還有足夠的成長空間。
更加關鍵的是,如果放眼全球,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還不到20%,正是處于快速大爆發的階段,未來還有足夠廣闊的成長空間。
但這些主流資金似乎就覺得,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主機廠商就只能做中國人自己的生意,完全看不到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在全球的競爭優勢。
似乎在這些人眼中,中國企業依然只能做一些下三濫的活兒,賺點辛苦錢,像汽車這種高級產品能做出來,能賣給中國人自己已經是頂破天了,還想賣給全世界,那就是做夢!
而且在他們眼中,動力電池不再是啥高科技產業,新能源汽車同樣也不是啥高科技產業,只是歐美燃油巨頭不屑于發力而已,自然而然的,寧德時代、比亞迪也就只能享受普通制造業的估值水平,可千萬別想享受高一點的估值水平。
03
墻里開花墻外香
可跟國內主流資金對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各個巨頭熟視無睹,甚至是嗤之以鼻不同,現在是典型的墻里開花墻外香,全世界資本都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趨之若鶩。
典型的如中東土豪,揮金如土地投資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新勢力。
沙特投資部與華人運通(高合汽車)簽署了一項價值56億美元(約合401億元人民幣)的協議,雙方將成立從事汽車研發、制造與銷售的合資企業。
此外,阿布扎比投資機構CYVN Holdings 與蔚來簽訂了總計約11億美元的戰略投資。
不僅僅是迫切轉型的中東土豪,連燃油車巨頭大眾都向中國新能源汽車低下了高傲的頭顱,開始謀求合作。
奧迪與上汽集團簽署戰略備忘錄,進一步深化現有合作,雙方將通過共同開發,快速、高效地拓展高端市場智能網聯電動車產品組合。
大眾汽車品牌則選擇了小鵬汽車,雙方達成技術框架協議。在合作初期階段,雙方計劃面向中國的中型車市場,共同開發兩款大眾汽車品牌的電動車型。這兩款專屬于中國市場的新車將補充基于MEB平臺的產品組合,并計劃于2026年走向市場。
直到這個時候,國內的主流資金們才開始醒悟過來:原來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真的挺厲害的,連老外都眼紅呢。
二級市場才有所反映。
我說你們這些沒有骨氣的主流資金們,賤不賤呀!
近期由于全球資本對于新能源汽車主機廠商的青睞,國內的主流資金開始搶籌,但對于中上游,這些資金依然嫌棄,依然擔心產能過剩的問題。
新能源大爆炸幾乎可以肯定地說,后面這些外國巨頭們也要來搶籌的,也只有到那個時候,國內這些沒有骨氣的主流資金們才會反應過來,原來動力電池真的是高科技呀!原來上游的鋰鹽巨頭們是如此的珍稀呀。
賤不賤呀你們!
聲明:文章僅記錄作者思想,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巨大風險,需謹慎謹慎再謹慎,希望大家像對待裝修房子一樣對待自己的投資,不要讓挑公司的時間還不如你挑家具的時間來得多,你對待小錢能反復權衡,怎么對待大錢反而如此草率?
關鍵詞: